【台灣選戰】兩大陣營鬥打經濟牌  山雨欲來風滿樓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9/07/29 04:03

最後更新: 2019/07/29 07:01

分享:

分享:

台灣2020總統大選藍綠陣營人選已底定,拼經濟成為重要課題。獲提名代表國民黨出戰的韓國瑜搶先發出穿雲箭,痛批民進黨的蔡英文「執政3年,倒退30年」,使台灣經濟敗壞、人民痛苦。
參加國民黨初選失利的郭台銘,也直指「中華民國是一間破產的艱困公司」。他們看台灣經濟都套上負面的形容詞,全球經濟因中美貿易戰火連綿而走緩,台灣也是受害者 ; 上季GDP數據即將出爐,台灣經濟最壞情況是否就要過去? 未來刺激經濟究竟有何良方? 屆時勢必引發兩大陣營進一步交鋒。
執政黨方面,一味視台商回流為台灣經濟轉型的契機,但藍營卻不表樂觀 ; 而被視為實力派的台北市長柯文哲,更稱台灣是中國紅色供應鏈的一部分,不要為選舉惹毛中國,以免「哪一天打消耗戰、跟你拼了,看台灣禁得起禁不起」。
台灣今年的經濟增幅究竟能否保2 (增2%),後續成長趨勢如何,已成為各界關注焦點。台灣主要預測機構均預期,上半年經濟表現審慎,貿易戰將繼續衝擊民間的消費信心 ;「山雨欲來風滿樓」,已成為各界之共識。
台灣兩大經濟研究重鎮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、中華經濟研究院,近日不約而同下調今年GDP增幅,且都指向台灣只能勉強保住2%的增長率,未來仍需留意中美貿易爭端以及美聯儲利率走向。中研院指今年景氣猶如「風中飄盪」,台灣經濟仍處於貿易戰陰霾之下。
標準普爾更預測,台灣今年經濟表現將居亞洲四小龍之末。中美貿易談判重啟,但緊張局勢不會很快消退,加上冒出日韓貿易爭端,進一步擾亂亞洲製造業供應鏈。標普預測台灣今明年GDP增幅是2%、2.03%,顯示大環境仍然不利。
面對內憂外患,蔡英文政府仍然未提出應對策略,台商擔心美國將面臨「特朗普式衰退」,同樣的,台灣經濟也恐陷入「蔡英文式衰退」。中美已展開全面競爭,美國繼續利用台灣牌,來測試北京的底線,蔡政府如果「跟車太貼」,隨時追尾甚至引火燒身,殃及經濟。
現在形勢逐漸明朗,政府官員最為津津樂道的台商資金回流,反成了最大變數,整體經濟成長動能仍屬脆弱。
首先,在出口、消費不振之下,GDP保2仍是一場硬仗。盡管投資是GDP當中的一個主要構成部分,靠部分台商回流可望拉高投資成長,但只是四根柱子當中的一根,至多發揮「保底」的效果;消費也是GDP重要支柱,中經院報告警告,民間消費因經濟不確定性增加,將日趨疲弱。 
至於出口,台灣最重要的GDP構成支柱,前景也滿佈陰霾。台灣作為出口導向型的細小經濟體,對外貿依存度高達60%,大陸則是其最大的經濟夥伴,一年有數百億美元的貿易順差,這就決定了台灣經濟在貿易戰中的脆弱性。中經院最新預測,將今年出口增幅從2.22%,降至1.79% ,提供給GDP的貢獻也已趨弱。6月份外銷訂單金額銳減4.5%,不但已八連黑,且預估因通信產品接單轉趨不樂觀,7月份減幅還會擴大。廠商回流與轉單效應受惠有限,過去一年出口訂單均低於平均值,對大陸等出口更顯著衰退,顯示貿易戰對台經濟的影響十分顯著。
 其次,中美即將恢復貿易談判,但前景未明,即使大陸台商部分回流台灣,台灣產業仍有缺水、缺電、缺工、缺地、缺人才的「五缺」問題待解。

其實很多台商本來在台灣就有生產基地,並不是關閉大陸工廠遷回台灣,只是把部分訂單移回台灣生產,在大陸的工廠仍繼續生產。中美貿易談判,給廠商短期的喘息空間,不過並不代表不確定性下降,多數廠商觀望氣氛依舊濃厚。另外,像石化、鋼鐵等傳統產業也不容易回流,它們需要比較大量的電力跟土地供應,也會造成空氣污染,不受歡迎。
業界指出,台灣的問題主要不在製造業,反而應該注意服務業,台灣有六成的人在服務業工作,台灣GDP的63%是服務業,這波台商回流能否帶動台灣產業升級或轉型,並不樂觀。
一旦中美達成貿易協議,回流台灣的大型企業還是會將生產線移回大陸。說到底,政治是一時的,生意是永遠的,蔡英文政府著眼於選舉,只做短期操作,拉到選票就行 ; 但企業要永續經營,必須有長遠布局,更要建立起企業形象。
此外,日韓貿易紛爭並非遠在天邊的烽火,而是近在眼前的戰爭,不會在數月內落幕,讓全球科技業斷鏈的陰霾再現,影響也不限於使用光阻劑等三項關鍵電子原料的產業。

台灣與日韓貿易關係熱絡,台灣科技業多數以中下游產業為主,受斷鏈的影響更大,多數廠商已擔憂日韓貿易戰升溫,對台廠是弊大於利。而日本用經貿手段向南韓施壓以達到政治目的,未來會不會也運用在台灣身上,值得深思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